logo  
     
     

论“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的教学管理策略

北京基地教师 李敏

  艺术设计是典型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学科之一,在就业市场中,往往是以作品说话、以作品水平定实习生的薪资水平,因此,作品的好坏与优劣至关重要。

  目前,我院学生的学情也呈现出一些特点,例如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努力,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跟风抄袭,缺少原创精神。笔者也在同相关校企合作工作中发现,我院一大部分艺术设计毕业生存在着作品难以达到中级以上设计师水平的问题,所以难以获得期望的高薪,加之在北京等大型城市生存成本较高,所以扣除租房、伙食等成本外,所剩结余较少;建筑装饰方向企业往往需要的是具备销售能力和设计能力双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果设计能力不是极强,往往需要从销售做起,这和学生期望从事设计师的愿望相差较远,导致学生出现毕业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的现象。

  深究其原因有四:第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对于社会需求不了解,缺乏自律能力;第二,课程教学缺少市场化的创意思维模式培养;第三,学生不知如何将教学成果转化成商品;第四,课程目标与就业实践接轨不明显。

  为此,北京基地需要在教学管理策略上下功夫。

  一、将职业层级定位融入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双论证,我院重新制定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即确定了为广告产业和建筑装饰行业培养中高端新兴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数字化跨界融合、创新创业能力。

  所以,在基础专业科目教学中,要落实职业定位的第一层级目标,加强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根据我院大一学生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一少部分学生之前没有美术基础,大部分学生有美术基础,根据这种学情,需要以预备级和初级两个层级的艺术设计师的职位作品要求,来培养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同情况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目标层级。在大二专业课程教学中,要落实职业定位的第二层级目标,即以初级和中级艺术设计师的职位作品要求,来培养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同学情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目标层级。

  二、推行导师制、选课题制和设计工作室制的结合模式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所以如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一生一策就成了目前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目前国内外一些锐意改革的本科高校和中小学推行了导师制和选课制,逐步取消了班主任制和集中授课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学生的个性化的问题。

  推行导师制和选课制的好处是,学生参考之前的选课资料和导师资料,可以根据自己未来特长的发展方向和个人喜好来选择导师和课程,对于导师和课程认可度较高,对于导师的语言和信度较高。但是导师制和选课制的难点就是学校需要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数据化平台管理系统。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我院课可尝试本土化,即导师制、选课题制和设计工作室制的结合模式来解决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其实质依然是现代学徒制。

  例如,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时,开始设计工作室项目制培养之前,就需要了解导师和项目设计工作室的介绍资料,在设计工作室项目制培养过程中,整体教室的桌椅模拟按照公司的模式来拼合成几组大桌,校内教师此时的角色即是导师,又是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分组指导项目的选课题指导师父,学生可以个性化尝试自己适合的职位来做项目。与此同时,定期要求校外合作企业教师来校内讲课或讲座,指导项目和学生选课题,共同担当导师和师父。为加强双方合作的紧密度和实现利益共同体,学生做的项目需要尽可能进入合作企业的实际项目。

  大学三年级时,学生可以继续根据自己的需求跟随合适的导师完成自己的毕业作业和毕业论文。

  这样,导师在学生的成才路上就肩负有极为重要的“引路人”的责任,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和就业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做到未雨绸缪。

  相应的,此种模式需要尝试开发相应在线平台的功能,制作好在线的学生资料、导师个人资料、选课题资料和设计工作室等资料,提前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导师、课题和设计工作室的认可度。同时,平台的功能可以轻松实现学生课程数据统计、问卷调查、教师在线反馈等功能。

  三、课程教学融入市场化的创意思维模式

  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对于企业需求的深入理解,从而将目前企业需求的能力融入教学——市场化的创意思维模式的培养。当下艺术设计市场呈现出IP化和跨界融合的特性,所以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之初,加大市场化案例的解析和模拟实战,特别是有项目经验的教师需要拿出自己做过的项目案例,引导学生在课程教学之初和模拟做项目之初,就要具备设计IP和跨界学习、自学的意识,做好从跨界学习中不断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准备,最终实现将创意点辐射成IP线,最终辐射成影响面。

  四、加快推进平台建设,强化市场导向

  1“淘宝商城”建设

  学生实现“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的重要平台就是“淘宝商城”,可以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力量,开创网上展示平台,将学生作品真正变成商品,实现社会价值。

  2“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即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同时在学生心中信度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该优先选择具有高度学习积极性的学生,通过指导教师带领典型代表学生,共同创作作品和商品,引入校外市场资源,在”淘宝商城”进行售卖,实现“典型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创作中来。

  3“设计工作室”建设

  设计工作室的建设,主要在于对设计工作室提供相应的场地和政策支持,通过大二下半学期设计工作室教师引入项目,课内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实践,课外积极参与国内外大赛,“以赛带学”;同时,设计工作室作为校外企业来校交流的平台,可以提升学生视野,提升北京基地教风及学风建设水平,引导和培养出更多的三江美院优秀学子。

  五、加强课程教学研究和创新探索

  积极探讨从大一开始即加强学生制作出合格商品的职业素养和按照职业定位进行流程化设计的意识, 落实“示范+启发”教学模式。具体措施:

  1.尝试开设特色课程——例如市场营销类课程,加深学生市场化和开发产品意识,这样也符合目前校企合作单位对于人才的能力需求。

  2.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五问反思报告”的本土化尝试。南京工业大学张淑娟老师设计了基于五问反思报告的新型学业测评方案,为我院教学提供了科学的过程性评价指导。

  “五问反思报告”是数字化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项好的举措,突破了之前教学中只注重结果评价的瓶颈,所以,我院可以尝试将之本土化,针对艺术类学生作品的过程性评价,将五问的内容优化为学生作品的创作说明,从而提升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水平。

  3.强化学法引导,探讨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六、注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注重教师发展是重中之重,有好的教师作为榜样,学生也会受到鼓舞。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教师这个群体具有特殊的一些职业特性,教师这一职业群体往往比较清高、自尊心较强,同时非常注重自己的能力提升。调研中就有个别教师反映出的缺少自身提升的机会,同时对那些有惩罚式的工作要求时,往往出现拖沓或者置之不理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科研办今后可尝试以教师的内涵发展来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和落实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通过基地优秀教师评比(正向鼓励)等方式,加强教师荣誉感,优先推荐评比优秀的教师外出实践提升,促进教师激发内在动力,鼓励教师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提升自己的内涵发展和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成立微型阅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库,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免费阅读,鼓励教师带头学习、带动学生学习,形成“人人爱学习”的良好风尚。

  “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是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就业创业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我院王英海院长提出的“示范+启发”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

  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我院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全院教师的通力合作和辛勤付出,本人将在今后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继续深化探索实践。

 

© 本网站由晓华工作室设计制作与更新维护 | 黑ICP备19007174号 | 23081102000116号
E-mail:kxh6666@163.com   联系电话:1383664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