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7年1月21日,经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十三·五”
第二次院务(扩大)工作会议表决通过
“十三·五”时期,是我院深入开展综合改革的重要时期,是“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类高等职业院校和筹备升格美术学院”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有关精神,保证学院各项事业的跨越性发展,实现2020年学院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本科院校标准,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学院未来五年战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编制学院各类专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文件精神,落实国家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秉承学院优良传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助推,以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素质培养,不断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社会综合服务能力,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学院。
二、办学定位与发展总目标
(一)办学定位
培养实用型美术职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创新本领,实现创业回报。
1、服务定位:立足佳木斯,面向黑龙江,辐射北、上、广。
2、层次定位:以高职教育为主,本科与五年制高职教育为辅,兼顾中职教育、成人教育及社会培训。
3、专业定位: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社会需求专业,夯实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二)发展总目标
紧紧围绕“培养实用型美术职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创新本领,实现创业回报”这一发展定位的总目标,建设独具特色的应用型美术学院,加强内涵建设为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对外合作交流水平。至2020年,基本达到应用型本科学院的办学条件。
三、实施纲要
(一)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1、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形成职责明确、运转协调、工作有效的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扶持作用。
2、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
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提高党管干部的水平,推进学院干部队伍建设。着眼于新时期学院中心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促进干部清廉为官、事业有为。
3、党员作用进一步发挥
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贯彻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党员发展工作总要求,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进一步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履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
落实党代会制度和教代会制度,建立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完善党建考核评价制度等党建工作机制,使学院党建工作制度系统完备,运行有效。
5、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
坚持“以校为本”、“以教为本”、“以生为本”、“以德为本”的原则,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宣传工作,搞好学院网站、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建设,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6、组织保障进一步到位
按照精干高效、有利于工作和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健全党务工作机构。按照符合党章规定、满足实际需要的要求,配备党务工作人员,安排并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和场所,落实并提高党务干部待遇,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力度。
7、党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
发挥“党建带团建”、“党建带群建”的作用,服务学院改革发展大局,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在服务学院建设、服务教育改革和服务师生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党建的保障功能更加突出、工作成效更加彰显。
8、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
要继续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四进四信”教育成果,以迎接“十九大”和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营造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教学改革创新,开启新型教育模式
2020年,教师总数达到486人,建设3个省级重点专业,开设6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专任教师的整体教科研能力有所提升,各教学实习基地、教研室,教科研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师资队伍与学院发展相适应。
1、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校政合作、校行合作、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校际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打造“教学、科研、创新、创业、就业”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制定;
1.2青年教师每年到企业、行业一线进行不少于一个月的挂职锻炼;按三分之一的比例聘请企业一线业务骨干、职业能手作为专业兼职教师;
1.3继续加强社会调研、企业见习、实习工作,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毕业生独立创业率达到15%,高薪就业率达到30%;
1.4以专业为单位,组建由教师代表、企业代表、行业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毕业生代表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加强专业建设
2.1专业设置与优化。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的原则。及时捕捉市场显性与隐性需求,牢牢把握行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优化专业设置,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
2.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按照“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思路建设重点专业,到2020年力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6至8个专业群,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依据学院实际,针对市场需求,调整现有专业,专业设置数量达到26个。建设5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10个院级重点专业,建设11个区域优势专业。
3、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3.1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紧紧围绕“培养实用型美术职业人才,掌握创新本领,实现创业回报”设置课程,做到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一致,实现课堂即岗位,课程即项目,作业即作品。
3.2加强视频公开课程(原精品课)建设。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企业、行业需求与我院实际,各专业全面开展专业课程开发。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开发,到2020年力争建成省级资源共享课程5门左右,院级视频公开课40门左右,争取做到人人有精品课,人人有作品,人人有校本教材,人人有科研成果;
3.3建立规范严格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实现课程评价更具导向性和客观性。
4、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4.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建立8个大师工作室、40个专业工作室,成为集教学、科研、实训、培训、创新创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建立能够满足各专业教学所需的实训实验室和资源库。
4.2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成立龙美职业教育集团,办好北京、佳木斯、哈尔滨三个设计公司,充分发挥各系(教研室)的主动性,各专业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特点,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通过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少于300个。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十三·五”期间,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科学合理的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
科学制定选聘教师计划,转变选聘、任用教师观念。形成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多渠道聘任在行业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教授、企业一线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到2020年,教师总数达到486人。
6、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建设
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及奖励机制,完善管理及奖励办法,加大学院科研经费投入,激励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科研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及技术研发,力争到2020年科研课题达到10个左右,制定教职工参与课题研究奖励政策;鼓励、组织教师申报省、部级和国家高层次、高水平科研项目,力争到2020年科研项目有较大突破;组织好对青年教师科研理论与科研方法培训工作;争取“十三·五”期间学院科研工作在质量和数量上有新的突破;“十三·五”期间,争取获批国家级科研课题1至2项,省级课题12项以上,市级、院级课题30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150篇以上。
(三)探究主体柔性引导,搭建新型学工模式
1、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引进与重点培养30名辅导员,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考核机制,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深入开展校内外调研和工作创新,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学习研究和工作能力。
2、抓好主题教育,树立模范标兵
继续巩固好已有的“评优选模”、“校园文化艺术节”、“拓展训练”等活动,以非智力因素教育、谏言献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以重要节庆日活动为契机,大力挖掘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创建“优秀党团支部”、“优秀院系”、“优秀班级体”,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活动,树立典型,按照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学风建设专项督导督察要点积极开展工作,形成“拼搏、探索、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3、提升困难学生资助服务水平
进一步做好奖学金、助学金、学生贷款、“绿色通道”等为一体的资助体系。准确掌握经济困难学生真实情况,切实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管理和资助;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健康发展。完善学生保险体系,执行征兵补偿制度,做好学生的就医报销和征兵补偿工作。
4、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学生社团作用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升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青年志愿者。
5、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构建创业平台、创业孵化、创业体验、创业宣传的创业服务体系,组织师生参与各种创业大赛,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创业意识,以在校生和毕业生创新创业案例为主体编著校本教材,做好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服务保障工作,使在校生“获得创新本领,实现创业回报”。
(四)加强三项工作,实现在校生人数跨越式增长
1、加强制度建设,组建优秀团队
组建50名招生就业工作队伍,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打造一支具有较强法律意识,高尚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优良的工作团队。
2、加强生源基地建设,完成计划指标
巩固现有资源,继续建立生源基地,加强精准宣传工作,实现普通高职在校生5000人,专本衔接在校生500人,五年制高职在校生1000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500人,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开展培训工作。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高质量就业
巩固调整现有校企合作单位,拓展高质量校企合作单位,完成300家够规模、有档次的校企合作单位,实现带薪实习率100%,就业率100%,独立创业率15%,高薪就业率30%。
(五)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打造特色文化校园
1、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后勤服务行为
加强院校(基地)两级班子队伍建设,后勤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
2、完善校园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
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搞好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突出艺术院校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建文明、生态、和谐、平安、优质的高职学院。
3、争取政府支持,筹建升格本科
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划拨土地,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国家对应用型普通本科学院的建设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院“十三·五”规划与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分析制订学院总体和分项规划、实施方案与计划,督促各专项规划的贯彻、推进和落实情况,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适时调整,确保学院规划的全面落实;建立“专家组”,对规划整体及各项目进行技术评估与建议,使规划具备科学性、可行性;院、校(基地)处室根据学院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规划和任务分解指标、年度实施计划,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完善干部任用、管理和监督等干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队伍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制度和机制保障
根据学院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加大人才培养、教学质量、项目建设、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目标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和建立力度,逐步实现全方位的依法治校、依章办事制度,强化规划目标任务的执行与落实基础;完善学院各项制度的长效运行机制,加强和建立规划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的考核、反馈和动态管理机制,保障规划目标任务的执行力度;加强学院总体目标和建设任务的宣传学习,提高师生对学院发展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三)资金保障
按“节流开源”原则,保障规划目标任务建设的资金投入。根据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健全节约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和资源配置;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式,降低学院运行成本;加强学院自身资金的创收能力,积极争取和引进更多的院外资源,实现社会筹措与学院自筹的多元投入方式;充分利用国家和本省地区的高职教育政策,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和项目建设支持;广泛争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校友等提供资助、捐赠或合作办学,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四)管理保障
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发挥党委在学院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决策并制订总体规划目标与任务,实施监督规划与任务的执行管理;机关处室履行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作用,在专业领域为学院领导提供政策和方法建议,保证学院教学与运行的日常管理;深化院、校(基地)两级管理体制,确立校区(基地)的办学实体和管理主体地位,形成精简高效的行政服务管理体系;完善和推行“小行政、大教学、高效率”的管理模式,树立“教师为先、教学为先”的观念,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效益意识;积极学习和引进现代管理制度,建立和推行学院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体制。
(五)政策保障
学院的发展规划争取列入地区具体的项目计划,同时获得必要的政策方面支持。一是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保障,主要是支持学院在佳木斯市建立新校区的政策;二是学院的政策保障,包括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和培养骨干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开展学生工作的相关政策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