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精心策划的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阿金斯克艺术学校师生在华研学活动,于6月16日晚伴随研学团师生踏上归国列车而圆满落幕。
这场为期两周、主题为“研学、融学、游学、博学、乐学”的深度文化艺术交流之旅,为远道而来的俄罗斯青年艺术使者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龙江记忆,也在中俄艺术教育交流的画卷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6月5日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阿金斯克艺术学校的师生们满怀期待抵达三江美院起,校园便成为了艺术与友谊交织的舞台。在紧张而充实的日程里,俄罗斯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

中文课堂上,他们饶有兴致地学习基础会话,“你好”、“谢谢”的发音从生涩逐渐变得自然流畅。在传统工艺的世界里,他们亲手体验了精细繁复的掐丝珐琅彩制作,感受指尖上的匠心传承。国画课上,笔墨纸砚间晕染东方韵味,俄罗斯学子们凝神静气,在素雅的扇面上精心绘制出花鸟虫鱼,完成了一件件独具特色的作品。书法练习则让他们初次领略了汉字的结构之美,一横一竖间体会着“你好”的深厚内涵。

现代科技的魅力同样令人着迷。3D打印技术将数字构想迅速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实物模型,而AIGC人工智能文生图课程则展示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输入“中文指令”便能生成充满创意的视觉图像。日落时分,太极课程成为结束一天的独特方式,师生们在舒缓的动作中感受着中国古老养生文化的平衡之道。

研学之旅的精彩远不止于课堂。为了让俄罗斯朋友们更全面地感受黑龙江的风土人情和哈尔滨的城市魅力,学院精心安排了丰富的参观游览活动。黑龙江科技馆的奇妙展项引发了阵阵惊叹,东北虎林园里威猛的“森林之王”激发了创作灵感,哈尔滨极地馆梦幻的海洋世界带来了难忘的体验。他们漫步于历史街区,在圣索菲亚教堂的穹顶下感受建筑艺术的震撼,在中华巴洛克街区品味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情,在中央大街光滑的面包石上聆听“东方莫斯科”的百年回响。参访黑龙江大学,感受中国高等学府的学术氛围;在风景如画的太阳岛,他们更是支起画架,将北国夏日的湖光山色定格于写生作品之中。这些实地探访,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鲜活立体,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经过两周的朝夕相处与深度交流,6月16日下午,研学团师生迎来了温馨而隆重的结业仪式暨欢送晚会。仪式现场气氛热烈而感人。中俄师生代表纷纷发言,真挚的话语里满是对这段宝贵经历的珍视与对友谊的不舍。俄罗斯学子们自豪地展示了他们两周来的学习成果:绘有中国风韵的折扇、笔力渐成的书法习作、栩栩如生的剪纸、亲手制作的掐丝珐琅彩片、充满巧思的3D打印模型,以及由AI生成的创意图像。每一件作品都是他们用心学习和文化碰撞的结晶。
随后的欢送晚会更是高潮迭起,中俄师生同台献艺,歌声悠扬,舞姿翩跹,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在舞台上交相辉映,礼堂内掌声雷动,欢声笑语不断,将惜别之情融入热烈欢快的氛围之中。
当晚,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和满满的友谊,俄罗斯阿金斯克艺术学校的师生们依依不舍地登上了返程的列车。站台上,挥手告别的身影、真诚的祝福和一声声“再见”(До свидания)与“一路平安”,为这次短暂而丰盈的艺术研学之旅画上了深情而圆满的句号。车轮启动,驶向远方,但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共同体验的文化点滴、共同缔结的青春情谊,已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中,成为连接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与俄罗斯阿金斯克艺术学校之间坚实而温暖的桥梁。

本次俄罗斯师生研学活动的开展,是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在国际艺术教育交流方面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它不仅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文化艺术深度体验,更是黑龙江省高校深化中俄毗邻地区友好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行动。

两国青年在此次活动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如同他们在太阳岛上共同描绘的夏日风景,色彩斑斓,生机盎然,为未来双方在更广阔领域开展持续深入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播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俄罗斯师生们带走的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自身艺术技能的提升,更有对三江美院的美好印象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这段以艺术为纽带、跨越国界的盛夏之约,在哈尔滨的六月天里圆满收官,其美好的余韵必将长久回响。
撰稿:邓起龙
摄影:周砚文、徐晓威
编辑:晓 华
审核:江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