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动画人才培养研讨会
暨高校动画作品展在我院举行
2025-06-15
2025年6月15日下午,由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和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主办,三江美院数字动画工厂与省艺协动画分会承办的“人工智能背景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暨黑龙江高校动画作品展”在三江美院礼堂隆重举行。
活动展出了来自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和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师生的动画作品。活动以作品展览、深度研讨和产教对话为主要形式,共同为黑龙江省动画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型升级探寻方向、凝聚共识。

创意中国设计联盟主席、省艺术设计协会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博士生导师张震甫教授,省艺术设计协会监事长、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王绘教授,省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朱晓东,省艺术设计协会秘书长、一级设计师张尧,省艺术设计协会动画分会会长、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动画系主任贺楠,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理事长、院长王英海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马鸿飞,学院副院长金红炜教授,以及各高校教师、行业代表、三江美院师生代表、在三江美院研学的俄罗斯留学生出席了启动仪式和座谈会。

下午14时30分,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启动仪式上,省艺术设计协会会长张震甫教授、三江美院院长王英海教授等嘉宾共同为“人工智能背景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暨黑龙江高校动画作品展启动仪式”剪彩。本次展览汇集了省内多所高校师生的近百件动漫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涵盖了传统手绘动画、三维数字动画、VR交互体验以及前沿的AI生成艺术等多个领域。三江美院师生创作的近50件动画作品参加了展出。这些作品生动展现了龙江高校师生面对技术浪潮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活力,体现了省内动画教育在技术融合与艺术表达上的多元尝试。

张震甫会长在致辞中深刻剖析了人工智能对动画行业的影响与机遇。他指出,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动画制作的全流程,从剧本构思、角色设计到动作生成、后期渲染,都在经历深刻重塑。这种变革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动画专业教育目前面临课程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教学实践与产业需求脱节、技术工具应用挤压艺术素养培育等“三重挑战”。破解之道在于构建坚实的“技术-艺术-产业”三角支撑体系,推动教育教学与行业前沿、技术迭代同频共振,培养兼具技术应用能力和艺术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他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的意义,认为其为龙江动画教育和人才培养搭建了重要平台。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代表,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院长王英海教授在致辞中分享了学院在人工智能时代动画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他特别介绍了学院近期在“产教城融合”方面的重要举措——端午节前夕,学院联合阿城区政府,组织1500余名师生并邀请52位省市美术家协会的专业画家,共同开展了“创意无界 彩绘阿城”大型采风实践活动。师生们分成13个组,深入阿城区13个涵盖风景名胜、地标建筑及企业的点位进行采风创作,规模之大、参与之广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属创举。王院长强调,这种在真实社会场景中锤炼创意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历,正是人工智能时代动画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他宣布,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正式启动建设“数字影视动画工厂”,积极探索“AI赋能、艺术为核、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为行业输送更多适应智能化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启动仪式后,研讨会进入核心议题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焦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省艺术设计协会动画分会会长、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动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贺楠副教授首先分享了该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他们创造性地开辟了“人工智能辅助创作”方向模块,在有限的学分空间内,将AI技术深度融入剧本创作、角色设定、分镜设计、动态预览等关键教学环节。贺楠副教授特别强调了他们坚持的“人主技辅”教学理念,例如在《AI分镜设计》课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先独立完成传统手绘分镜创作,理解镜头语言和叙事逻辑,然后才允许使用AI工具进行优化或生成对比方案,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人的创意表达,而非替代创意决策的核心地位。

黑龙江财经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巍教授也通过具体的校企合作项目案例,展示了AI技术在实际动画制作中的应用效能与潜在问题。他以学生参与的实际项目为例,详细对比了引入AI技术前后的效果:在场景贴图生成、批量材质处理等基础制作环节,AI技术显著提升了效率,制作周期缩短了近300%;然而,在涉及角色关键动作、情感表达的核心帧绘制上,完全依赖AI生成的画面在艺术表现力、情感细腻度方面的评分反而下降了40%。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撑了该院推行的“双轨制”教学法:即在技术性、重复性较高的基础制作环节,鼓励学生善用AI工具提升效率;而在关乎作品艺术品质、情感表达的核心创作环节,则必须坚持人工精雕细琢,强调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和审美判断力。

随后,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马鸿飞从更宏观的视角阐述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他将这场技术变革比作动画教育领域的“新工业革命”,强调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它,而非抵触它。他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将技术浪潮转化为推动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AI成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动画人才的“助推器”。

来自产业界的代表——黑龙江互文三维动画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维强与哈尔滨一泽映画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姜振,分享了AI技术对行业生态的深度影响。姜振指出,AI的应用正导致动画企业人员规模缩减,就业竞争压力加剧。尽管AI显著提升了概念图生成、模型搭建等环节的效率,但过度依赖工具,虽能快速生成海量素材,却缺乏甄别优劣、把握艺术风格的核心判断力。对此,林维强建议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必须先独立完成原创手绘稿或详细设计方案,证明其创意构思,经审核通过后,才允许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深化。姜振强调,在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掌握基于扎实功底的审美判断与艺术决策能力变得更为关键。

在讨论中,省艺术设计协会监事长、哈尔滨师范大学王绘教授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议题——人工智能应用中的版权与伦理风险。他以近期某高校学生使用AI生成作品参赛引发版权纠纷的真实案例示警,指出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对AI创作版权归属、原创性界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与伦理问题教育的缺失。王绘教授强烈呼吁,各高校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将版权意识、创作伦理和法律风险防控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相关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合法合规使用技术、尊重原创、保护知识产权的职业操守。

本次研讨会暨作品展汇聚了龙江动画教育界与产业界核心力量,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动画人才培养展开深度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需构建“技术-艺术-产业”协同育人体系。会议明确了“技术赋能、艺术为核、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凝聚了各方深化合作、共推龙江动画专业转型升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共识。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动画系硕士生导师宋岩峰教授,黑龙江财经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巍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吴乃群教授,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梁世磊副教授等出席相关活动。
撰稿:邓起龙、公鹏飞
摄影:徐晓威
初审:李 彤
复审:邓起龙
编辑:晓 华
审核:江 天 |